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

沉迷打機

在兩星期前,曾經接見一位家長,講及她的兒子經常在課堂上沒精打采,時常伏在桌上睡覺,影響學習。原來返校時精神不振的主要原因是每晚上網及打機至深夜,導致睡眠不足影響日間的學習表現。沉迷打機除了影響學業外,其實對身體都有很大損害,亦會影響與家人的關係。在今年年初時,在報章上有一則新聞,內容提及在葵涌區布一名十三歲少年,因連續多日上網打機,昨晨返學前仍繼續打機,其父屢勸他上學無效,拔掉電腦插頭,惟男童突情緒失控,發狂企圖咬父及到場勸喻的警員,最後由警員出動手銬才將他制服送院。

原來上網成癮時,嚴重者會放棄學業及正常社交,一旦不能上網,就會出現煩躁、焦慮等情緒問題,部分學童被限制上網更可出現傾向暴力的反應的問題。原來當一個人每日上網超出6 小時,在國內已正式列為精神病的一種(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),需要接近適當的治療。

過分沉迷上網或打機除影響心理外,在多個的青少年個案中,有的身體機能亦會因此受損,例如有個案曾試過因長時間沉迷上網,導致脊椎受損,腰骨移位,現時需要每年一次身體檢查監察變化。曾見過有個案因長期打機引致營養不良及癲癇症發作,而打機誘發心臟病、猝死症情形亦時有所聞。日本大學腦神經科教授森昭雄發表報告:他過去兩年,就 240 名由六歲至二十九歲的男女進行打機行為及腦功能的研究結果。初步報告顯示長期打機者(天天打機二至七小時的人)較大機會會形成「打機腦」,大腦前葉的活動會顯著降低甚至癱瘓。腦前葉主管人的專注力、情感控制及創意。活動力過低,令人難以集中精神及容易發脾氣,沒耐性處理人際關係。此研究雖仍屬起步階段,但已經向沉迷打機者發出清晰有力的警號。我們並不低估電子遊戲的吸引力,但同學若能反思一下,打機除了可消磨時間外,究竟打機對你有甚麼實際的好處?但因沉迷打機做成的傷害是我們很難預計到的。

所以應需下定決心來克服此心魔,同學可以嘗試改變環境:暫時不接觸以前曾一起沉迷打機的朋友,避免流連於昔日沉迷打機的場合,同時間應為自己建立一正確的目標或培養另類有益身心的興趣,例如學習素描或參加遠足活動等,讓自己不要無所事事、經常感覺很悶。要改變一個習慣並非三朝兩日的事,但我們相信,只要你付出的努力與耐心,漸漸此惡習將被克服。若同學曾嘗試戒除沉迷在打機的惡習不見成效的話,應將問題告知家長或輔導老師,找尋適當的解決方法,讓自己盡快恢復正常和健康的生活。

題目

1.為什麼有人喜歡飲奶茶
2.青少年沉迷打機的影響

奶茶

奶茶是一種將茶和奶混合再調味的飲料,於世界很多地方均可找到,但彼此間不一定同源。中國的蒙古族、藏族等均有製作奶茶的習慣。蒙古族的奶茶以磚茶、羊奶或馬奶、酥油煮成,再下鹽調味,故味道偏鹹。香港的奶茶又稱為「絲襪奶茶」,於中國大陸多稱為「港式奶茶」,以紅茶混和濃鮮奶加糖製成,下奶及糖或多,杯的體積較大,熱飲或凍飲均可,但凍飲一般加兩元。與英式奶茶不一樣,港式奶茶是普羅大眾和低下階層的流行飲料,一般於早餐或下午茶時飲用,如出外用膳的話即使於午餐或晚餐也會喝到,在茶餐廳、快餐店或大排檔都有供應,配搭中餐或西餐均可。香港奶茶之所以稱為「絲襪奶茶」,是因據說以絲襪濾過的奶茶口質特別細滑。很多茶餐廳均有茶葉配搭或製作奶茶的獨門秘方,作為招徠顧客的賣點。香港另有一種名為「鴛鴦」的飲料,是把奶茶和咖啡混合起來。




除了在餐廳飲用外,現在已有將奶茶製成粉劑,只要加水便可飲用的產品出現。另外也有將奶茶包裝成紙包裝、罐裝於超級市場或便利店販賣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「拉茶」,製作方法與香港奶茶差不多,但中間多一道「拉茶」的工序,是一門很講技巧的手藝。所謂「拉茶」即是將已煮好的奶茶由一個器皿高空倒入另一個器皿中,此過程會被重覆數次,高度的衝力被認為可以增加奶茶的濃郁和使之更香滑均勻。但亦有人指這些工序欠缺衞生,會對奶茶的品質構成負面影晌。於台灣盛行的珍珠奶茶,則於冰奶茶內加入粉圓,煮熟的粉圓外觀烏黑晶透,遂以「珍珠」命名,另可加入各式各樣的配料,調製出不同的味道。傳統的英式奶茶以茶為主,只下少量的濃牛奶,杯的體積較少,一般於早餐、下午茶或晚餐後聊天時飲用。